close

  南都訊 記者金可鏤 通訊員陳建族 “廣州圓杯”2014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將於本周六(6月7日)開賽,今年是廣州舉辦該賽事的第20個年頭,傳統比賽日(端午節後第一個周六)首次與高考“撞車”。為了減小對高考的影響,原定的參賽隊伍報到時間由7:30調整為8:40。
  如遇雷暴雨或縮短賽期
  今年國際龍舟邀請賽的比賽地段仍為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以“百龍聚珠江,友誼滿廣州”為主題,邀請了來自香港、澳門、澳大利亞、俄羅斯、馬來西亞、美國和荷蘭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龍舟隊伍到穗,與廣州市各區市的龍舟隊,以及應邀前來的珠海、佛山、肇慶、清遠、東莞、揭陽等6個城市的龍舟隊伍同台競技。本屆龍舟賽共有103條龍舟報名參賽,將分別參加傳統龍、標準龍舟、彩龍、游龍等4個項目,其中傳統龍參賽龍舟12條、標準龍57條、彩龍28條、游龍6條。
  按照安排,比賽分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預賽定於6月7日上午10:00-12:30進行;啟動儀式、各組決賽及頒獎儀式在下午2點-4點30分進行。賽事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李志強表示,若比賽當天遇雷暴雨等天氣,會視情況對大賽日程和規則作相應調整,比如縮短賽期等。
  已向書記市長髮出邀請
  李志強說,廣州每年的國際龍舟賽,市民參與程度高,每年都有近10萬市民聚集在比賽河段兩岸觀看龍舟賽盛況,今年僅來自廣州地區的參賽隊伍已經達到70多支,龍舟運動員3000多人,“廣州市委市府也非常重視,組委會已向書記、市長和各區縣領導發出參賽邀請,相信領導們會參加今年的比賽。”
  目前賽事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6月7日8:00-17:00將對比賽航道水域實行封航,比賽當天還將對晴波路、潭月街、海山街、漁唱街及中大北門廣場實施臨時交通管制。
  噪音對附近考場無啥影響
  今年的龍舟比賽首次與高考相遇,比賽河段附近有廣州市第六中學和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兩個高考考點。為此組委會開了多次會議協商,於5月30日早上組織了8組龍舟在比賽河段以最大的噪音進行測試,環保局的噪音監控報告顯示,比賽產生的噪音對這兩個考點幾乎沒有影響。此外,為了確保交通順暢,組委會專門與交警部門做了方案,屆時會增加警力疏導新港西路上的車流,原定的參賽隊伍報到時間由7:30調整為8:40。
  特別提醒
  龍舟賽活動水域過江輪渡停止載客
  封航水域:海印橋以東-廣州大橋以西
  “2014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將於6月7日舉辦。昨日,廣州市海事局發出航行通告,6月5日至7日,在廣州市海印橋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其中6月7日活動水域內的過江輪渡將停止載客。
  據悉,廣州市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定於6月5日至7日在廣州市海印橋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佈置2014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比賽賽道。6月5日8時至6月7日8時,在廣州珠江東河道的中大碼頭至廣州大橋河段(珠江北岸對出江面200米範圍)水域,禁止無關船舶進入佈置賽道水域。
  龍舟賽舉辦當天,內封航警戒線分別設在海印大橋以東水域和廣州大橋以西水域,外警戒線分別設在江灣大橋以東和獵德大橋以西附近水域。6月7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海印大橋至廣州大橋河段實施全封航,禁止一切與龍舟競賽活動無關的外來船舶進入賽區。競賽當天,有關過江輪渡停止載客。
  南都記者 劉其勁 實習生 張雨亭
  傳承故事
  好一條9 0後“猛龍”
  海珠區黃埔村一龍船隊平均年齡18歲,為全市最年輕
  南都訊記者孔小雲實習生阮琪琪“今年我們特地做了一面大旗,衣服上也特意寫明‘90’後。今年總算是‘揚名立萬’了。”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到天河小洲、琶洲、車陂、石牌、獵德等各村探親的龍船隊伍中,出現了一支身穿“常滿玖零後”統一服裝的龍船隊,顯得特別青春有活力。老一輩龍船人或是對他們豎起了拇指,或是給予鼓勵。這支平均年齡18歲、來自海珠區黃埔村的90後龍船隊,是目前全市最年輕的龍舟隊!
  成立:呼朋喚友巧合組隊
  據瞭解,這支龍舟隊成立已有3年時間。那時,臨近端午節,黃埔村內的一條私人龍船陷入了人員缺乏危機。於是船主將主意打到了熱愛龍船的年輕人身上,隊員葉嘉盛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我從小就喜歡龍船。”葉嘉盛說,2009年,在讀初一的他和其他9個同村的小伙伴一起湊錢花了幾千元買了條龍標(小龍船)。當年冬天,他們“不知天高地厚”地首次把船划出了村到了車陂,“龍標比較輕,容易翻船,現在想想都還有點後怕”。
  1995年出生的葉嘉盛和其他9個同是90後的小伙伴,成了首批被邀請入隊的隊員。而這些從小一起長大、愛玩龍船的年輕人也在自己的圈子裡,互相通知、推薦、呼朋喚友之後,一支嶄新的隊伍便亮相了。
  “找了20多人,非常巧合的是,大家都是90後。”葉嘉盛說,龍船隊里最大的是1992年出生的,最小的是1997年,“整支隊伍平均年齡18歲。”於是他們給自己的隊伍起名為“常滿玖零後”。
  喜愛:每天堅持操練2小時
  據悉,黃埔村裡一共有10支龍船隊,只有這支90後隊提前一個月起船,每天進行操練。今年農曆四月初八起船以來,這群90後每天下午都堅持操練兩小時。“很辛苦,很悶,經常暴曬還不能戴帽子。大家經常第二天起來手腳都好像要斷了似的,一些隊員還會因為用力過猛而拉傷肌肉。”葉嘉盛的手臂上還有剛撕掉膏藥貼而留下的紅印。
  “其他隊伍的成員從50後到90後都有,相較其他隊而言,我們更有激情、更喜歡冒險一些。”葉嘉盛舉例,其他船隊都只是趕一個端午的風氣,而他們會一直划到10月入冬前,“大家都很熱情,因為我們把它當成一項喜愛的運動,就好像有人喜歡踢足球一樣”。像遇到水流比較湍急的地方,其他船隊會繞道而行,他們卻躍躍欲試。
  劃龍船這麼辛苦,大家是如何堅持下來呢?“主要是大家實在喜愛,然後再靠互相監督。”葉嘉盛笑著說。龍船隊有一個微信群,一般前一天大家會在群上報名,說明自己能來或因為什麼原因不能來。“如果有不說話的或是我懷疑他在說謊的,第二天集合沒到,我會去家裡抓人,也試過去網吧抓。”葉嘉盛說,“被抓到偷懶的也只是抱怨一下,最後還是跟我們去練了。”
  傳承:盼更多同齡人加盟組隊
  3年前和葉嘉盛一起入隊的20多人中,目前除幾人當兵、出國、外出工作外,餘下20人至今仍留在龍舟隊里。葉嘉盛坦言,在附近幾條村裡,他們這支90後隊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還在念書,這小胳膊小腿的哪能拼得過別人的力氣?”
  “因為我們年輕人多,有股勁,和村裡其他船隊相比,我們出去和別村的船隊較量的次數也多,自然就會吸引人。”葉嘉盛說。廣州龍舟協會負責人也對這支90後隊伍豎起了大拇指,他認為在年輕人對龍舟的熱情比較淡薄的大環境下,這幫90後很難得。
  受他們的影響,附近村也萌生了組建90後船隊的想法,但囿於各種問題最終無法實現。葉嘉盛希望有越來越多的90後能堅持對龍舟的喜愛,並形成自己的隊伍。他還希望,“90後龍舟隊”可以給00後做個榜樣,不久的將來能出現00後船隊,“一艘龍舟的歷史那麼長,必然需要一代接一代,這是一種傳承精神。”他說。
  傳承困局
  自給養“龍”好難 苦練出賽爭名
  山村青年自組龍船隊,面臨經費來源少隊員招募難困境
  昨晚的荔灣區石圍塘的塞壩河,端午節雖過,但熱鬧氣氛仍在,不時有龍船掠過,船上“廣州青年聯合龍舟隊”隊員說:“我們還要準備參加接下來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呢。”
  “廣州青年聯合龍舟隊”(以下簡稱青聯隊),2010年8月由石圍塘山村年輕村民自發組建。之後塞壩河沿岸的新基及郭村,也組建了屬於青年的龍舟隊。2013年6月,一次廣佛同城的龍舟競技賽,3個村的年輕人首次聯合組建“石圍塘聯隊”參賽,獲得第四名。此後,這種“石圍塘聯隊”參賽形式便基本固定下來。“日常,我們都各自訓練,等到有比賽邀請時,聯隊成員就會聚集起來組隊出賽。”隊員阿聰說道。
  阿聰是石圍塘地區首個青年龍舟隊隊員,他向南都記者講述了4年來青聯隊與龍船的點滴。
  戀龍:買龍建隊
  對於從小在水岸邊長大的阿聰來說,端午大過年。端午期間,除了龍船賽,村裡還會大擺宴席。“父親以前是村裡的扒仔,我很小就跟著他一起上龍船了。”長大後,阿聰曾一度跟隨村裡的船隊參加端午活動。2001年,山村龍船因出現意外下沉,其後村裡的龍船活動暫停了7年。“不如自己花錢買條短龍來玩。”一天,幾個年輕人突然提議。幾乎同一時段,海珠區土華村發出了轉讓杉木短龍的信息,阿聰和幾個伙伴商討後決定自掏腰包,以1萬元左右的價格買下了這條“龍”。
  拖船、翻新、上油,發佈徵集令,組建正式隊,小組會議商討,選出會長、副會長等職務。青聯隊的組建有序進行。2010年8月,山村青年自發組成的龍船隊正式成立。隊員的平均年齡在26-27歲,從創建之初的14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來人。
  養龍:年花萬元
  青年龍船隊多由年輕村民自發組成,主要依靠會費進行龍船維護、出賽時的交通費用等支出,年支出在1萬元左右。阿聰向南都記者曬了一筆賬,每年青聯隊的支出在1萬元左右,其中最大的支出是龍船維護保管費,如果將龍船寄存在龍船廠內,年支出約7000元,龍船廠提供的服務包括藏龍、起龍及拖船回村。為節省費用,青聯隊在塞壩河上修建了船塢,自行保管。
  收入來源方面,一是隊員每月交納50元費用作為日常開支的基金;另外有時一些地區的龍舟景會給參與隊伍獎金,如去年的漖表景,報名隊伍會有500元獎勵,如果比賽當天順利出席,還能獲得800元獎金。
  南都記者瞭解到,有部分村的青年隊,靠村裡的贊助維持,例如採購龍船的費用,由村的龍船會或一些愛好龍船事業的大財主贊助完成。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相比自給自足的青年隊形式,依靠贊助發展而成的青年隊,缺乏凝聚力,很容易便一拍兩散。
  壯志:參加大賽
  “青年隊的維持並不容易。”阿聰表示,青聯隊創建之初村內沒認同,一些活動如簡單的探親,也沒為青聯隊留一席位。為獲認同,隊員們顛覆了以往的訓練模式,村裡傳統龍訓練一般在端午前才展開,而他們每年的訓練從3月份持續到11-12月才結束。他們還以青聯隊的名義參加各種比賽,增加經驗,“即使名次墊底也不介意”。付出終有收穫,兩年前的黃岐景,村裡的傳統龍受邀參加表演項目,青聯隊也收到了來自村裡的邀請。
  阿聰表示,這一年來青聯隊的隊員訓練得並不多,積極性也有所下降,但因為對龍船的熱愛,還是有少數人堅持了下來。“趁著還有興趣的時候,就要盡情地玩,因為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阿聰的這句笑語中不無心酸。
  4年光陰雖長,青聯隊的發展卻緩慢,面對未來,堅持下來的老隊員們還在謀划著來年換一艘新“龍”。阿聰說:“我們從未中斷招募,希望隊伍不斷壯大,直到有一天可以自己隊伍的名義參與中華龍舟大賽的傳統龍項目。”
  採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原標題:百龍珠江競渡 周六睇誰最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bp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